频道位置:行者物语 > 行者公益 > 自然生态 > 生态文化
某人之废物,他人之宝藏”用来说明国外两个艺术家对变废物为艺术品的狂热,最合适不过。法国艺术家伯纳德·帕拉斯“随意堆放”的垃圾从某个角度看过去,会令人大吃一惊;葡萄牙的亚特·博达罗则迷恋在街头装置出巨大动物,令人难以忽略。
从阿姆河消失的地方一直到咸海的大片土地,在地图上是一块干净的空白。我决定去亲自看看,在真实的世界里,那片空白究竟意味着什么?
中国国内正在投入巨资向清洁能源转型,你们在可再生能源技术方面的创新举世瞩目。如果中国到拉美、到哥伦比亚、到亚马逊来仅仅就是采掘这里的石油和自然资源,而不是促进这里进行同样的能源转型,将会是一种巨大的失败。
从某种意义上说,雄安新区代表的城市规划方向,几乎是60多年前北京选择放弃的“梁陈方案”的翻版。
近63%的保护区中,人为噪声是天然声音的两倍。更让人吃惊的是,在21%的保护区中,人为噪音几乎是自然环境声音的10倍。
白洋淀水乡环境的退化由来已久,而随着80年代来以来乡村在中国社会的边缘化,作为文化符号的白洋淀也早已淡出人们的视野。雄安新区的设立会为白洋淀文化重新注入活力吗?
当玩家拔下电源,走进乡村,接受大自然的馈赠,并真的采取行动对抗权贵资本主义对人和乡村的异化,《Stardew Valley》的意义才会真正显现。
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源泉。逃离大城市、回归自然与田园、河水变黑变臭、雾霾困扰、癌症小镇、滥伐树木、土地荒漠化、杀戮野牛鲸鱼、物种加速灭绝、噪音污染、温室效应、冰川退缩……200年来,这些问题都曾在美国发生过,或依旧存在着。
谁说环境保护不是一场革命?从一个人到一个社会,从一个小理念的生成直至世界思潮的酝酿、存在,我们在试图改变一些个体之外的东西。这一行为并不会给自我带来即时的效益,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这个利益之外的东西。一些自发的人儿正在改善环境、维护物种多样性的路上坚持、努力。
当她和她的情人无处可去、无可容身时,她勇敢地对他说:"我们去滴水泉吧!"边说边为此流下泪水。
要想把工作做得好,做得彻底,就不能忽视大自然的存在。因为我们人类终究离不开自然, 在自然当中,人类跟草呀树木是没什么区别的,都是大自然中的一分子。
《第42交响曲(Symphony no. 42)》是匈牙利独立动画制作人Reka Bucsi的毕业作品,它以不同寻常的叙述方式,通过47个无法用一般规律解释的诡谲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荒诞关系。
短片通过自然之美和科学之美的生动展示,赞扬科学的魅力以激发人们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。
把大自然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活在其中的各个物种都看作有自身权利的主体,就好像自由民主制度认为人人都是拥有主权的主体公民一样。
绿,应当是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价值量最高的要素。它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涵盖一切,包容一切,提携一切,引领一切,同时,也能够衡量一切。
还在担心“地球流浪”?其实这个威胁更现实
塑料吸管席卷全球简史:美国每天消耗吸管多
• 平凡的发现:法国艺术家从废物中塑造艺术品
• 面对气候变化,普通人可以采取的10种行动
• 气候变化让美国的山脉都“萎缩”了
• 格陵兰岛的冰盖融化速度爆表:正以前所未有
• 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生物塑料
• 全球变暖留给人类只剩12年 90后五险一金白交
英男子“泳渡”英吉利海峡呼吁保护海洋环境
李冰冰携众明星助力环保,号召保护野生动物
诠释儿童的天真可爱,为收养儿童打造唯美大
震撼照片揭示野生动物走私的世界
认识气候变化,最需要的是常识
在洪水到来之前,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
•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
• 有“理性”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
• 人与老虎,从责任承担到动物福利的区别探讨
• 评论:掏鸟窝获刑 别急着鸣不平
• 人狗同桌进餐有违“狗道”“人道”
• 莫使“放生”成“杀生”
瞬间非永恒:《爱之歌》,全球变暖之下拯救
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:面对种族歧视,你会怎
• 《乌鸦》:从农夫到军人,关于和平与公正的
• 《跟随》:美丽心灵归有所依
• 《暂停》:一只迷失的猫——城市与自然的背
• 《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》:泰国感人广告讲
• 《坚不可摧》: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
• 《TED:为什么我停止观看A片?》